English

博物馆呼唤收藏基金

1998-11-19 来源:光明日报 张海燕 我有话说

许多新闻媒体在提到我国的博物馆时,总喜欢用“藏品丰富”这个词,其事实却不尽然。由于缺乏足够的专项基金的支持,我国的博物馆在藏品的保管与征集方面往往捉襟见肘。博物馆藏品的保管与征集耗资巨大,单纯依靠政府拨款毕竟有限,而且是不现实的。那么钱从何而来呢?

提高门票售价与对外出租场地都如同饮鸩止渴,易地办展也未必大有“钱”途。于是,一些博物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许多贵重文物而无钱征集。

今年初,嘉士德拍卖公司在纽约拍卖两件珍罕文物“唐昭宗赐钱图式”刻本和“吴越王钱手简”,并事先通知了拥有国家一级文物“钱钱批牍合卷”的浙江省博物馆,为了使姐妹文物团圆,浙江省博物馆曾向社会发出捐助呼吁,无奈杯水车薪,文物只好流落他乡。江苏省镇江市为了把反映日军攻占镇江的《镇江沦陷记》买回来,党政领导、机关社团、工矿企业甚至下岗职工都捐出了力所能及的人力财力,该市电视台还专门赴京拍摄拍卖《镇江沦陷记》的实况,然而由于财力所限,却没有竞买成功。

如果说对珍品的征集无能为力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现有的藏品不能好好保存就更让人痛心了。在黑龙江某文管所里,包括“承安宝货”在内的100件国家一级文物因为没有专门的场所存放,只好存放在狭窄昏暗的办公室里尘封了3年多时间,后来由于文管所拆迁,这些珍品便被寄存到了银行。一些博物馆奄奄一息,仅仅把“不漏雨”作为保管文物的唯一要求。

针对目前博物馆的困难,中国美术馆藏品部主任郑作良提出了“收藏基金”这个概念。他认为,不少经济发达的国家对藏品征集有专门的款项,那就是收藏基金。基金的资金来源应包括社会捐助、行业互助、国际资助等许多渠道,这种专款专用的做法也很适于我国使用。收藏基金的出现能够帮助人们适应由一定回报的捐赠逐渐发展为无偿捐赠。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苏东海也赞成设立收藏基金的做法,他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一位文博专家认为,建立收藏基金已被许多国家实践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参照国际惯例,也可以增设“艺术品交易税”,要求超过一定价格的艺术品应交纳一定比例的税额。艺术品交易属于比较特殊的经济行为,它几乎把我国所有的传统文物都容纳进去,应该用特殊的政策来管理和规范。

前不久,一些专业人士曾就博物馆的现状在京召开座谈会,大家对中国美术馆和河北省博物馆分别成立《中国美术馆路德维希国际艺术陈列馆》和《河北省博物馆黄琦艺术馆》一事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在目前收藏基金没有出现的情况下,为捐赠数额较大的捐赠者单独设馆陈列有利于博物馆的藏品收集。另外,我们也应加大对藏品捐赠的宣传力度,大力提倡捐赠者的义举。

我国的博物馆在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亟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否则如果目前这种局面僵持到下个世纪,国外博物馆与国内私人博物馆收藏的我国的文物珍品的数量将要超过国有博物馆就不是危言耸听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